第(2/3)页 他引着两人绕过忙乱的柜台,穿过一道挂着厚棉帘子的门洞。 进了后面配药和储酒的里间。 这里比前头安静些,但那股子混合的药香酒气更浓烈了。 程大牛逼老爷子没在柜台后头忙活,正佝偻着腰,站在一张大条案前。 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,小心翼翼地掸着一个刚摆出来的白瓷瓶。 旁边还放着几个同样款式、但明显簇新不少的粗陶罐子。 条案上摊开摆着几样东西,跟以前那些贴着红纸条的瓶瓶罐罐截然不同。 “光阳!知霜丫头!来得正好!” 程大牛逼听见动静,转过身,那双平时熬得通红的浑浊老眼此刻亮得惊人。 透着一股子“老子又弄出好东西了”的得意劲儿。 他胡子拉碴的嘴角咧着,用烟袋锅子指点着条案: “瞅瞅!瞅瞅咱这新排面!咋样?够不够尿性?” 陈光阳和沈知霜凑近了细看。 只见那些白瓷瓶,不再是以前那种光秃秃的样式。 瓶身上用靛青釉料烧制出了清晰的“陈记”两个古朴大字,下面一行小字是“药酒坊”。 瓶口用软木塞塞紧,外面还封了一层淡黄色的蜡,看着就严实。 最显眼的变化是瓶身上贴的标签! 不再是手写的红纸条了!而是印刷得板板正正的方形纸签,白底红字! 清晰地印着酒名:“百岁还阳酒”、“龙骨追风酒”、“夜安固脬酒”。 每种酒名下还用小字印着主要功效,比如“百岁还阳酒”下面就是“温补元气,强筋健骨”。 旁边那几个粗陶罐子也换了新颜,罐体本身似乎更厚实了些。 罐口用厚油纸和麻绳扎得紧紧的,外面也贴上了同样印刷的标签,写着“陈记五加皮”、“陈记三蒸粮酒”等字样。 一看就是给那些不讲究包装、只要实惠的老酒客准备的。 “哎呦我操!程老爷子,您老这是鸟枪换炮了啊!” 陈光阳眼睛一亮,拿起一个“百岁还阳”的白瓷瓶在手里掂量着。 这瓶子入手温润,标签清晰正规,看着就比以前的红纸条上档次多了,跟供销社里卖的瓶装酒也有得一拼。 “这标签印得板正!瓶子也带字儿了!哪弄的?” 程大牛逼得意地“吧嗒”了一口早烟袋,烟锅子里的火星子明明灭灭: “嘿嘿,县印刷厂!老子拿着咱的酒名和功效,找他们厂长唠了半天!那厂长起初还他妈拿乔,说量小不给印! 老子直接灌了他半斤‘夜安’,又拍给他两张大团结!第二天就给印出来了! 这瓷瓶是找陶瓷厂定做的,带‘陈记’字号的,贵是贵了点,可这排面,值!” 沈知川在一旁插嘴,脸上也满是兴奋:“姐夫,你是没看见,换了这新瓶子新标签往架子上一摆,嘿!那帮排队的眼睛都直了!问价钱的都多了几分底气! 好些人还说,这才像个正经卖好酒的样儿!以前那红纸条……咳,是有点寒碜了。”他说着还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 沈知霜拿起一个“五加皮”的粗陶罐,仔细看了看标签,点点头:“程叔,知川,这包装确实看着精神多了。成本加了不少吧?” “加是加了点,”程大牛逼摆摆手,一脸的不在乎。 “可咱这酒卖啥价?八块八、十块八的!这点包装钱算个屁!羊毛出在羊身上!再说了,光阳不是总说嘛,牌子!牌子得立起来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