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六章 中原会战(八)-《大燕公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马良砍杀着,大喊着,眼前的一切都模糊起来。
    “老伙计,你先走一步,我马上就要来陪你来了。”马良如此想到。
    突然,远处传来一阵战鼓声响,这是有别于赵军的战鼓声音。
    城上残存的燕军将士,爆发出了喊声:“援军,我们的援军到了。”
    几乎同时,在指挥台上的老将廉颇,听到远处传来了急促的警号声。
    廉颇眉头紧皱,转身对身旁的亲卫问道:“怎么回事?”
    周围的亲卫们,以及中军的将领们都脸色一变,朝传来警讯的方向望去。
    廉颇在指挥台上,上前几步,看着远方道:“谁过去看看,怎么回事?”
    话音刚落,就见一个斥兵策马急奔而来,把台下的护卫们,冲乱成一片。
    这个斥兵到了指挥台下,滚落下马,爬了起来,大声朝廉颇禀报道:
    “将军,燕军的大批骑兵,此时已经朝我军冲来。”
    “啊,燕军援军怎么这么快就到来了?我军为何到了现在才发觉?”
    廉颇胸中气血翻滚,惊怒地说道。
    闭眼一想,明白了过来。
    就在昨天傍晚,探马还回报,燕军的援军都在百里之外。今天,自己对于范城是志在必得,过于关注范城了。大军之外的警戒,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。
    就是如此,廉颇在攻打范城之时,还是在五里之外遍布了斥兵。
    只是他没想到是,此番燕国援军中,可是有燕军最为精锐的打击军团——第三军的,数万骑兵的奔驰,五里地很快就能到达。
    不过,这也是廉颇这么多年来,没有同燕军交过手,不知道燕军军种的配置。
    廉颇睁开了老眼,对斥兵问道:“燕军的援军,有多少人?”
    “启禀将军,燕军前方的骑兵,看不到边际,最少有数万以上。”
    老将廉颇闻此,差点喷出一口血来。
    但廉颇仍不亏为当世名将,马上传令道:“鸣金收兵,整军,列阵。”
    冷兵器的这个时代,各国军队都是用“鸣金收兵”同“击鼓进军”来指挥军队的。
    包括燕国在内,也是如此。
    命令一下,指挥台上,立刻有人敲响了“钲”。
    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:凫氏为“锺”,鼓上谓之“钲”。
    “钲”音色清脆,余音远长,穿透力极强。即使在两军的交战,激烈地拼杀中,“钲”声一响,自己的士兵也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    “钲”声一响,这就是所谓的“鸣金收兵。”
    刚刚涌入到范城城内的赵军,听到己方传来的钲声后,攻势顿时停了下来。
    接着,如潮水般从范城城内退了下去。
    马良与燕军的将士们一样,扑到城墙边,朝着己方战鼓响起的方向看去。
    只见在东方的地平线上,一面面红色燕军的旗帜,随着战马的奔驰,不断跃出。
    此时的城头之上,已经没有了任何敌军。马良掏出怀中的望远镜,朝东方看去。只见在大军的中央,有一面巨大的旗帜,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“王”字。
    马良知道,这面旗帜下就是燕军的主将——大将王石。
    在这面旗帜的周围,无数的燕军骑兵,排列着整齐的骑兵阵型,缓缓向赵军压来。在骑兵的后方,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步兵方阵。
    马良一下坐在了城头之上,大声道:“老伙计,你早走了一步,我援军到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