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好主意-《我的父亲是嘉靖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站在高处的好处就是,很少有秘密能够瞒得住自己。
    除非自己蠢笨,还被人给架空了。
    朱载坖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消息,除了有一群利益捆绑的人之外,就是他皇子的身份在起作用。
    于是一封整件事情经过的书信就被送往了大同嘉靖的手中。
    他不是没有想过把四妹的病情,说成是因为严世蕃要对他下毒,从而误中副车,伤到了其他人。
    可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决定。
    人的底线是一次次被突破的。
    朱载坖不想真的成为那种曾经被他讨厌的人。
    而且他相信,还会有其他人,也会把京师的情况,书信给嘉靖。
    那么一个聪明的老父亲,若不是在原本的历史上,沉迷于迷信长生不老上面,大明最后也就不会窝囊的没了。
    既然决定要起程去往大同。
    那么除了银子之外,最重要的人才也得带上。
    裕王府。
    如今朱载坖能够商量的人不多。
    朱载壡又偷偷地出宫,刚好也可以算上一个。
    “人才,人才,大明养士一百多年,给出的特权也不少,怎么人才就是不够?连个算账的都得精打细算地用?”
    朱载坖拍了拍桌子。
    现实情况总是最让人无语。
    享受着最好的一群文人儒生们,哪怕是教人识字,一百年时间也足够让大明,差不多一半的人懂得写字和读书了吧。
    然而结果呢?
    并不如人意。
    说练武穷人没办法,毕竟吃不饱,可读书识字居然还没有练武的人多。
    也就奇了怪了。
    让他想要快速地培养新的记账先生,都难度增加了好几倍。
    “照我说,那些读书人的特权都得收回来,免除徭役,免除田税,到最后还不肯给大明出力,比之寺庙里的那些恶和尚都犹有过之。”
    朱载壡紧跟其后,怒气冲冲地吼道。
    “也就暂时没有朝会,不然本太子非得好好的说道说道。”
    少了人去做事,就是少赚了银子。
    有了花银子的经历,朱载壡就明白那玩意虽然不经常用,但绝对是好东西。
    屋内坐着的,都是些大小主管。
    其中也有许多不得志的小秀才。
    此时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,朝廷的免费官塾,也和私塾差不多了,不给够束脩绝对是读不了书的。
    故事当中的那种,免费去乡下教书人的也有。
    第(1/3)页